健康的概念——你健康吗?
浏览次数:时间:2019/1/10 17:46:03
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什么是生理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这个定义,健康要包括躯体的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健康。
首先,生理健康就是人体生理上的健康状态。过去将生理健康定义为:“能够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以及具有应激能力”。
健康行为要求健康达到一定水平,并且与敏捷性、速度、肌肉的耐受性和收缩力有关,能够使机体更好地从事职业与娱乐方面的生理活动。
其次,精神心理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 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里健康的观点:(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柄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不仅是知、情、意的协调统一,还包括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价值,并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其实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异常:毫无原因的情绪波动,由性格开朗变得终日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愁眉不展;由性格温和变得易发脾气;由性格文静变得兴奋活泼,爱管闲事等。
抑郁焦虑:抑郁最典型的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进入“无价值感、无用感、无望感”的“三无模式”,对生的忧虑大于对死的恐惧。具体表现在思维消极、悲观和自责、自卑,对前途悲观绝望,对微不足道的过失和缺点无限夸大,感到自己对不起他人、家庭和社会,认为自己罪恶深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焦虑的核心特征是恐惧、害怕,它是指向未来的,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
强迫症:强迫症的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的冲突使人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是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胡思乱想、疑神疑鬼: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在面对事物时也无法正确认知,总是将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对人和事都持怀疑态度,不信任。
与社会严重脱节: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交流,感觉自己与周围的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说: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同时研究表明:在诱发各种疾病的因素里,心理因素占了70%以上不良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危害甚至超过病菌。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生只有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的情绪管理,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变化一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保持心理健康是人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